close
骨折處理重在回復原功能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蔡清欽/南市報導】
2007.04.10 10:10 am
 

骨折造成的創傷幾乎都有外傷,基本有擦傷、挫傷、瘀傷、但也有骨折會無外傷且看不出來,骨折的原因有很多,事後的處理與復健也各有不同,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楊書瑜指出,骨折手術後,配合適當的復健,可以有效提升復原率,縮短癒合時間。

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楊書瑜指出,常聽到骨折的病人說「醫師,我的骨頭斷了,怎麼辦?會好嗎?要開刀嗎?找拳頭師傅會比較好嗎?」;骨折造成的創傷幾乎都有外傷,基本有擦傷、挫傷、瘀傷、但也有骨折會無外傷且看不出來,骨折的原因有很多,大致上可分為疲勞性骨折,常因長期過度使用導致骨頭發生裂痕,好發於運動員或勞動工作者;外傷性骨折,因外力撞擊而導致骨頭移位,如交通事故、跌落;而病理性骨折乃因疾病的因素或年齡而導致骨質疏鬆,如老年人跌倒或滑倒,這些病人經由骨科專科醫師檢查,儘早進行確切的治療,利用石膏,外固定器,內固定器、釘子、金屬板以及塑膠副木進行復位。

為避免造成病人骨折處關節僵硬,軟組織沾黏,肌力喪失,功能不良等後遺症,一旦復位後即開始進入復健期;通常骨折後約三到四周即達臨床上的癒合,但在X光片上還是會看到骨間隙,且骨頭的癒合與年紀也有關係,同樣的骨折在小朋友可能四到六周即完全癒合,但到成年人則需要八到十周,老年人可能花費更久的時間才達到相同程度的癒合,所以骨折的處理重點在於使骨骼重新建立其功能。

那麼骨折後的復健治療要做些什麼呢?以下是復健科常做的處理與復健方法:一、控制水腫:骨折後因為斷骨進行復位無法活動,會有肢體腫脹的情形,且腫脹的情形不易消除,可以採患肢抬高超過心臟,輕柔且朝心臟方向連續性按摩,在腫脹肢體冰敷,或使用彈性繃帶纏繞肢體來降低水腫;二、控制疼痛:傷口或肢體腫脹會壓迫到痛覺神經末梢造成疼痛,病人一痛就不想動,不動肢體就更腫,可使用電療、短波、超音波等儀器來放鬆肌肉的緊張感,並有研究指出可增進骨骼的癒合;三、運動治療:依據病人的情況訂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,運動可增加骨質的增生,減少沾黏,增加循環,降低水腫,對恢復功能多有助益。

一般治療原則為:一、緩和的全身關節運動,未受傷的關節一定要動,例如:走動,變換姿勢,收縮肌肉,都可以有效放鬆肌肉,預防肌肉萎縮;二、骨折處在可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被動的關節活動,輕輕的活動骨折處的關節避免關節硬化及攣縮,更可避免組織沾黏,維持功能;三、骨折處的主動關節活動,居家復健運動:當骨折處的癒合達一定的程度時執行,以提升骨折處的功能,恢復關節正常活動角度;四、肌力訓練,並提昇關節活動角度到正常範圍;五、工作強化訓練,恢復工作,肌力恢復正常;六、不要攝取含有咖啡因及尼古丁的食物,以免影養血液循環進而阻礙功能的恢復。

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須與治療師密切配合,時時針對病人情形修正治療計畫,就能達到最大的功能結果;在復健的過程中雖然辛苦,但是只要堅持下去,配合醫療團隊一起走過艱辛的復健路,當收成了成功的果實,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
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新生報之《養生文化報》】

【2007/04/10 台灣新生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my0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